2004, 34(5):323-328.
摘要:作为威慑战略的一部份,美国正在发展摧毁卫星的能力,而开发激光反卫武器则是实 现空间控制的重要研发计划之一。本文首先初步分析了卫星对激光武器的易损性,然后评述和讨论了地基激光、机载激光和可伸缩的空天全球激光交战反卫武器的系统概念,关键技术和部件的重大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2004, 34(5):329-333.
摘要:介绍了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应用于三维温度场可视化的原理、实验装置与光路系 统、实验结果等。通过实验成功地实现了3 种条件下三维温度场的可视化,定性地获得了溶液加热后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观测到溶液受热的初始阶段存在随时间迁移的“蘑菇”形干涉条纹。
2004, 34(5):334-336.
摘要:用Nd∶YAG脉冲激光烧蚀Al 靶获得Al 等离子体,利用时空分辨技术采集等离子体的时 空分辨信息。用Ar 气作保护气体,记录了100kPa 、10kPa 、1kPa 、0. 1kPa 气压下的时空分辨谱。借助Ar + 离子丰富的特征谱线,计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从而估算Al 等离子体的温度。结果发现:10kPa 气压下,Ar + 离子辐射相对较强,谱线最清晰,最有利于电子温度的计算;气压降低时,Ar + 离子辐射减弱,但0. 1kPa 时仍采集到清晰的Ar + 离子辐射;100kPa 气压下,Ar + 离子辐射很弱,不能计算电子温度;气压对Ar + 离子辐射影响很大,但对等离子体离子辐射时期的温度影响不大,后三种气压下的估算温度大约都是20000K。
2004, 34(5):337-338.
摘要:报道了二极管泵浦的连续波1. 34μm Nd∶GdVO4 激光器,采用简单、结构紧凑的平-凹腔设计,实现了稳定的连续波1. 34μm 激光输出,在泵浦功率为8W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为2W,光-光转换效率为25 % ,斜效率达28 %。
2004, 34(5):339-340.
摘要: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稳定,必须 对其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利用PID 控制网络设计了温控系统,控制精度达到±0. 01 ℃,与无PID 控制网络相比,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瞬态特性,并且试验发现采用带有温控系统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比没有温控系统的输出功率得到显著改善。
2004, 34(5):344-346.
摘要:讨论了红外扫描成像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应用激光技术对此类设备进行侦察 的试验系统,分析了目标的回波信号特征,并结合光电探测器的结构讨论了该特征的形成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调制技术对被动工作的成像系统进行有效侦察是完全可行的。
2004, 34(5):347-349.
摘要:文中简要回顾了传热反问题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传统的解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神 经网络用于求解传热反问题,并讨论了其可行性及发展方向,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
2004, 34(5):350-353.
摘要:文中首次提出采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粘钢加强层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缺陷的方法,对钢 板脱粘情况进行了红外检测。准确测定了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测试方法快速简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检测条件和测试机理。
2004, 34(5):354-356.
摘要:应用近红外光谱和BP 神经网络对VC 银翘片进行非破坏定量分析,讨论了神经网络 输入点数的选择和影响神经网络各参数的确定。采用了贝叶斯规范化的网络训练方法,解决了BP 神经网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网络的预测精度。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对VC 银翘片进行非破坏定量分析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2004, 34(5):357-359.
摘要:文中详细介绍了红外测温技术在汽车扭杆锻造中的应用,阐述了红外测温的原理及利 用红外测温方法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利用红外测温的原理测量钢坯温度具有无接触测量、测温响应速度快、测温一致性好等特点。
2004, 34(5):360-361.
摘要:简述了红外导引头用热像仪的结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先进设计软件,对 结构进行了最优化处理,使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并具有较好的抗振、抗冲击的能力。
2004, 34(5):364-367.
摘要:针对以往双包层Er2Yb 共掺光纤放大器理论模型存在的问题,在考虑了纤芯横截面内 不同能级的粒子数分布与信号光强大小关系的基础之上,重新建立了双包层Er2Yb 共掺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双包层Er2Yb 共掺光纤放大器Er3 + 、Yb3 + 上能级的粒子数分布,以说明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2004, 34(5):372-374.
摘要:文中简要叙述了双波段(3~5μm 和8~12μm) 红外增透膜的膜料选择以及锗基底上红 外双波段增透膜的设计与镀制,介绍了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该薄膜的过程。提出了采用脉冲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镀制无氢类金刚石膜作为红外增透膜的保护膜,并讨论了镀制类金刚石膜后,镀膜元件的光谱特性。
2004, 34(5):375-378.
摘要:大气中目标—背景对比度是进行目标探测识别的一个重要参量,本文从辐射传输理论 出发,利用辐射传输软件包MODTRAN ,计算了具体大气状况下的目标—背景对比度,并且计算了典型大气条件下可见光到红外波段上( 0. 4~14μm) 的目标—背景对比度,分析了目标背景对比度对波长的依赖关系。
王 莉 , 何 飞 , 陈亚娟 , 阎吉祥 , 李家泽 , 吴世康 , 姜永才
2004, 34(5):379-381.
摘要:采用了纳秒Nd∶YAG激光器为激发光源泵浦有机分子材料粉末,OMA 系统探测散射光 谱的方法,研究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采集了双氰基为电子受体基团,二甲氨基为电子给体基团,分别以苯基多烯和吡嗪基团为共轭体系构成生色团有机分子材料的散射光谱。比较了线型和Λ型结构以及不同共轭桥对分子内电荷转移效率的影响。观察到D2π2A 线型结构具有较高的倍频转化效率,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大;双共轭桥Λ 型结构具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效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较高。苯基多烯为共轭桥比二氮环庚烷具有更高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率。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