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5(8).
摘要:通过阐明光子嫩肤技术的原理,讨论光子嫩肤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该技术为本领域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方向。
2005, 35(8).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灰度直方图的蚁群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基于二维灰度直方图 的灰度、邻域平均灰度及灰度频数进行蚁群模糊聚类,通过二维灰度直方图的一维最佳投影,设置精确的初始聚类中心来解决蚁群算法循环次数多、计算量大的问题;并针对具体应用,对聚类半径、信息激素和启发式引导函数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实验表明该算法速度快、划分特性好,可以准确地分割出目标。
2005, 35(8).
摘要:实验过程中发现,输入图像的形状特征对联合变换相关器的相关峰的分布具有较大的 影响。通过采用两个相同的矩形作为目标图像和参考图像,改变矩形的长宽比,获得了一组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的相关输出,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2005, 35(8).
摘要:文章在已有的背景预测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背景预测算法。实验结果 表明,该算法不但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弱小目标的位置,还具有更快的速度,对于实时性检测,有很好的效果。
2005, 35(8).
摘要:在激光成像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系统中,通过对激光回波窄脉冲信号的高速实时采集,在FPGA中进行预处理和时序控制,由TMS320C6203中的处理算法得到强度信息和距离信息;通过TMS320C6205实现与通用PC机的PCI总线无缝连接,并在PC机中以灰度图像显示 其强度信息和距离信息。
2005, 35(8).
摘要:文中从舰载红外干扰弹防御反舰导弹的基本原理过程出发,分析了红外弹干扰质心死 区形成的原因、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及作战使用中避免来袭导弹的威胁态势处于质心死区和减小质心死区的战术方法,提出了红外干扰弹防御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战术决策原则和使用方法。
2005, 35(8).
摘要:文章基于图像特征引入了对比度评估和相关度评估干扰系数的概念,通过计算干扰系 数的大小可以定量评估干扰效果的好坏。这对于光电对抗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效能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5, 35(8).
摘要:结合传统的Zernike模式法和直接斜率法,采用双向梁函数模式法进行波前重构与校 正。文中结合数值计算和有限元方法( FEM)计算,对系统的波前校正进行了仿真,证明这种方法具有更好的波前重构精度。
2005, 35(8).
摘要:以硅作为砷化镓分子束外延(MBE)生长中的n型掺杂剂,为了确定硅的掺杂浓度,在一片GaAs半绝缘衬底上生长多个GaAs处延层,每一层中进行不同浓度的Si掺杂,然后用电化学C2V的方法确定各层中的载流子浓度,一次性得到了不同Si掺杂浓度与Si炉的温度之 间的关系曲线。本文还介绍了如何采用控制生长的条件得到陡峭的界面,使不同掺杂浓度的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变化非常明显。
2005, 35(8).
摘要:在中波和长波PC型HgCdTe红外探测器中发现了与正常光响应规律完全不同的反常效应。文中通过对该效应大量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反常效应产生的条件和反常效应的特点。最后,对反常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此效应的发现为物质结构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机制的探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验支持。
2005, 35(8).
摘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N2H峰在肺癌组织中向低波数频移, 1536cm- 1处蛋白质酰胺Ⅱ带与1169cm- 1处蛋白质分子C2OH伸缩振动谱带在肺癌组织中向高波数频移; CH2 和CH3 的相对强度比值I2854 / I2872及I2929 / I2959在正常组织中的比值要比肺癌组织中的比值明显减小;肺癌组织中核酸分子磷酸二脂基团PO2- 的对称伸缩振动的相对吸收强度明显增强;正常组织中脂类分子弯曲振动谱带吸收峰相对强度明显强于甲基变角振动谱带的相对强度,而在肺癌组织中这两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大小基本相等。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对良、恶性肺部组织进行鉴别诊断,有希望发展成为肺癌快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2005, 35(8).
摘要:文章描述了运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试件绝热层脱粘进行检测 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钢筒与绝热层之间的脱粘作快速有效的检测。
2005, 35(8).
摘要:探讨了大F /#的高分辨率热像仪设计中主要参数的优化方法,主要参数包括:探测器 的F /#、工作波段、等效电子带宽、空间分辨率、最佳探测器尺寸。给出F /#为4的热像仪初步试验结果,并预计采用不同F /#的热像仪能够达到的NEDT、焦平面分辨率水平。结论:采用大F /#光学系统和探测器是提高热像仪分辨率能力的有效途径。
2005, 35(8).
摘要:描述了动态红外场景模拟系统的光学原理,概述了一种准直投射光学系统的设计过 程,此投射光学系统工作波段在8 ~12μm,焦距为112. 97mm,相对孔径为1 ∶1. 5,视场角为20°,入瞳距为30mm,工作距离为120mm左右。最后给出的像差曲线及传递函数曲线,表明光学系统的像质满足使用要求。
2005, 35(8).
摘要:文章根据红外热成像装备战术性能指标评价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套满足我国军品科 研管理程序的静态目标特性仿真系统方案,以实现战术指标的实验室评价,及建立战术指标与技术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根据该方案对本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
2005, 35(8).
摘要:介绍了可拆卸低阻抗S2 激光器的总体设计原则,并给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设计,最后 对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估算。
2005, 35(8).
摘要:文中基于Nd∶GdVO4 晶体的能级结构和速率方程理论,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Nd∶Gd2 VO4 固体激光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参数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其振荡光的光斑与抽运光斑的匹配程度、增益介质的长度、腔内固有损耗和输出镜透过率的最佳值,并通过与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固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获得了在相同条件下Nd∶GdVO4晶体的输出特性优于Nd∶YAG晶体的高功率端面抽运的全固态激光器,其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2005, 35(8).
摘要:文章采用石英光纤作为柱透镜,进行阵列半导体激光器的快轴准直实验研究,采用ISO推荐的光强二阶矩的方法,测量了发光面为1μm ×150μm的阵列半导体激光器准直后的光束半径、远场发散角、束腰位置、瑞利长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了光束传输因子(M2 因子) 。以此为基础,研制了耦合光学系统,采用直径200μm柱面透镜准直后,阵列半导体激光器快轴方向发散角可减小到0. 42°,系统准直耦合效率达到89%以上。
2005, 35(8).
摘要:文章阐述了被动调Q晶体Cr4 + ∶YAG小信号透过率与最大透过率的关系,研究了激光 器的输出镜最佳反射率与晶体最佳小信号透过率的关系。采用环形二极管激光器泵浦YAG,利用角锥棱镜作为全反镜, Cr4 + ∶YAG作为被动Q开关,实现了脉冲重复率20Hz,稳定输出能量200mJ,脉冲宽度11ns。
2005, 35(8).
摘要:利用随机面元模型,对海面的激光方向反射率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多种典型条 件下海面对激光的方向反射率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面的总反射率较低,约为1%~6% ,但在入射角超过40°后,总反射率快速增大。激光入射角为30°、海面风速为1~14m / s时,激光的方向反射率都比较大(0. 1~0. 48 sr范围内) 。
2005, 35(8).
摘要:在多冲碰撞峰值应力仅为激光涂覆件涂层与基体材料静屈服强度的1 /10~1 /6和1 /2~3 /4的试验条件, Co基、Ni基涂层及碳钢、不锈钢基体均产生了多冲累积宏观形变硬化或软化,其变形率最大达到9. 4% ,形变硬化程度由表及里呈衰减趋势,且仅在一定深度上发生。涂层硬度在500HV以下时多冲后以硬化为主; 550HV左右时随硬度高低变化对应出现软化或硬化,随冲击次数增加可能出现循环软化或硬化。低应力多冲宏观硬化软化是材料在多冲碰撞载荷下的一种特有性能。
2005, 35(8).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自触发脉冲测距方案,不但减小脉冲信号上升沿 引起的测距误差,而且也减小由于信号幅度变化带来的漂移误差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脉冲测距系统在1m~10m的测距范围内,测距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2005, 35(8).
摘要:文章根据激光后向散射理论,研究了舰用探测大气能见度激光雷达样机的原理、系统 组成、几何因子,并分析讨论了其外场试验的结果。
2005, 35(8).
摘要:文章从三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两个方向介绍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三维体存储 包括:体全息数据存储、双光子吸收存储和多层存储。体全息数据存储容量大、寻址快、存储寿命长;双光子吸收存储也属于多层记录存储,存储形式多样,本文以光致色变光存储为例进行讨论。海量存储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近场光存储,该技术与传统光存储显著的区别在于:用纳米尺寸的光学探针距记录介质纳米距离实现纳米尺寸光点的记录,从而实现超高密度光存储。文章最后对超高密度光存储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