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10):1033-1035.
摘要:紫外告警技术是导弹来袭告警技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可利用“日盲区”有效地探测来袭导弹羽烟的紫外辐射。本文介绍了紫外告警技术的原理,对国内外紫外告警技术的发展动态作以综述。
2007, 37(10):1036-1038.
摘要:建立了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系统,开展了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复合振动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频谱分析和时-频域的联合分析表明:利用激光微多普勒效应,可以有效地探测目标的复合振动,为目标的探测、分类和识别奠定了基础。
2007, 37(10):1039-1040.
摘要:大气对战术激光造成的光束偏转将使战术激光脱离目标,通过对光束偏转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折射率结构常数和离地面高度是影响光束偏转的重要因素。对光束偏转提出了简单的预补偿方法,从而可以确保战术激光精确到达靶面。
2007, 37(10):1041-1043.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功率DL输出光束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大功率DL光纤耦合输出激光器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DL单元线阵经过准直后,快轴方向的发散角小于0.2°。利用微台阶镜实现了高功率DL快轴、慢轴方向束参积的转换,较好地实现了光纤耦合,在光纤直径为800μm,数值孔径为0.22的条件下,连续输出功率达到31.5W,耦合效率达到72%。
2007, 37(10):1044-1046.
摘要:阐述了一种增加线偏振激光输出的新型谐振腔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34J的电注入下,重复率20Hz时,得到灯泵浦线偏振激光230mJ,比原来提高了10%,光-线偏振光效率为13.5%。并对进一步增加线偏振激光输出提出了方案。
2007, 37(10):1047-1049.
摘要:通过改变二极管的泵浦方式,观察和研究不同泵浦方式对激光输出的影响。用MATLAB软件模拟增益介质内的增益分布以及平-平腔条件下的静态输出光斑,并分别与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比对,来进一 步分析研究不同二极管泵浦阵列条件下激光的输出特性。
2007, 37(10):1050-1053.
摘要:以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Nd∶YAG激光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离轴泵浦条件下,离轴量的大小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泵浦光离轴量增大时,斜效率增大,但输出光依次出现从低阶模到高阶模的变化,激光器的振荡阈值升高,光束质量变差;在同一泵浦位置增大LD电流时,输出光从高阶模向低阶模转化,光斑中心向此时的泵浦中心轴靠拢。
2007, 37(10):1054-1057.
摘要:在建立海水的红外辐射模型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了海面发射率、天空辐射、阴影遮挡系数、环境大气等因素对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的影响,模拟计算出8~14μm波段内探测器接收到的潜艇热尾流浮升到海面之后的辐射亮度。并根据热尾流与周围海水的平均温度差计算出红外探测器对潜艇热尾流的作用距离。分析得出热尾流的红外辐射特性分别与探测方位、风速、尾流温度、环境温度与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当采用温度分辨率达到0.001℃的红外热像仪,尾流温度与周围海水的温差达到0.02℃时,探测器对尾流目标的发现距离、识别距离、认清距离分别为8.84km,3.88km,2.74km。
2007, 37(10):1058-1061.
摘要:为了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预测烟草薄片中的总糖、总氮、烟碱、钾和氯含量的可行性,本文以250个具有代表性的烟草薄片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和它们相对应化学测定数据为基础,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以上5种成分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各模型均具有较好地预测准确性。总糖实际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9%,总氮、烟碱、钾和氯模型实际预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0%,0.07%,0.19%和0.09%。各模型的预测重现性,即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因此,可以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和大批量地分析烟草薄片中的以上5种化学成分。
2007, 37(10):1062-1066.
摘要:为评价泡沫干扰剂的红外消光性能,采用热像仪遥测光谱仪对泡沫的红外消光系数进行了测定,给出了热像仪和光谱仪测定泡沫红外消光系数的方法,并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相近,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泡沫的红外遮蔽干扰能力。研究认为,这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泡沫的消光系数测试,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这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
2007, 37(10):1067-1070.
摘要:文中主要通过对聚氨酯作为成膜物质时其红外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通过加入纳米改性填料和改变涂装工艺的方法来降低其红外发射率,同时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研究,用聚氨酯作为成膜物质,纳米NiO包覆片状铝粉和SiO2粉等为填料,得到了浅绿色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仅为0.39,具有一定的红外隐身与可见光隐身、雷达隐身相兼容效果,同时发现涂层的电导率、磁导率对涂层的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也很大。
2007, 37(10):1071-1073.
摘要:传统的红外系统设计理论直接引用D*,没有考虑D*的温度特性和红外系统中1/f噪声的影响,对此进行了修正。从探测率的物理特点出发,推导探测率D*与光谱探测率D*(λ)的关系式,当辐射源的温度与测试D*用的黑体温度不同时,引入波段探测率修正因子。同时,提出一种在1/f噪声成分大的条件下对窄带噪声测量的D*值进行修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D*值的综合修正方法。所述数学模型可作为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价的理论依据。
2007, 37(10):1074-1077.
摘要:文章利用AlGaN基双色线列探测器研制了一种紫外双光谱演示成像系统,其工作波段为250~280nm和330~365nm。系统采用探测器一维并扫的扫描方式,能够对0~360°视场进行周视成像。针对双色线列探测器,专门研制了对线视场进行优化设计的大相对孔径的紫外双色物镜以及基于FPGA的双通道紫外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系统以USB作为信号传输总线,配合上位机软件能够完成图像的实时显示、存储。在多种光照条件下的成像实验中成功地获取两个通道的紫外图像,在国内首次报道了AlGaN基紫外双色探测器的成像结果。
2007, 37(10):1078-1080.
摘要:根据色度学以及光谱融合理论,提出了色坐标曲线参数、色差以及光谱融合因子三种评价伪装系统的指标,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分析比较了自然植物和人工目标的反射光谱分布,结果表明,景物的反射光谱数据可以作为评价伪装系统性能的依据。
2007, 37(10):1081-1084.
摘要:通过分析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系统导引头波门设置和高重频激光有源欺骗式干扰的特点,提出在波门外判断取样、在波门内对比排除的抗高重频激光干扰的方案,讨论了关键点,包括高重频干扰的判定、参照信号的获取和干扰信号的剔除,并给出了Simulink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波门内干扰信号能有效被排除而制导信号不受影响,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2007, 37(10):1085-1087.
摘要: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研究了初始非线性频率啁啾对二阶孤子脉冲传输行为的影响。发现二阶孤子脉冲的分裂现象,并分析了产生分裂的原因,同时得出了分裂产生的阈值条件。对于初始非线性啁啾脉冲,初始入射脉冲的啁啾参数不同时,产生分裂的现象也不同,并讨论了其物理机制。
2007, 37(10):1088-1090.
摘要:本文以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了高阶色散和高阶非线性效应影响下高阶飞秒孤子的演化特性,并与高阶皮秒孤子的演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阶飞秒孤子的演化特性与二阶皮秒孤子的演化特性非常相似,都具有很好的周期性;而三阶和四阶飞秒孤子的演化特性与相应的皮秒孤子的演化特性有很大不同,高阶效应的存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三阶和四阶孤子演化的周期性。
2007, 37(10):1091-1094.
摘要:从光纤Bragg光栅(FBG)衍射的射线理论入手,介绍了其传感原理;结合大型装备的应变检测,阐明了解决交叉敏感问题的原理及方法;对应变检测中光纤光栅封装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当前封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简要介绍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2007, 37(10):1095-1097.
摘要:设计了一种利用红外光的脉宽调制信号来采集输液信息的医用微量输液装置。该装置通过对液滴和液面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输液过程中滴速、输液容量的自动控制和测量,并提供声光报警和远程通信报警功能。经实验证明,具有安全、操作方便、参数可设定、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等特点。
2007, 37(10):1098-1100.
摘要:为了实现某高能激光发射系统出厂后特别是外场使用时的快速装调,设计了一个光轴平行度装调仪。介绍了平行度装调过程、仪器的光学和机械结构设计,并建立了仪器的三维模型,对设计进行了干涉检查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校核机构的强度。本装调仪的优点是尺寸小、质量轻、便于携带、装调速度快,可以实现高能激光发射系统出厂后特别是外场使用时的快速装调。
2007, 37(10):1101-1104.
摘要:针对电视测角仪所探测的目标背景亮度变化大,导弹目标可能被背景淹没的问题,提出了固定光圈加电子快门控制CCD曝光量,使CCD只对导弹目标清晰成像,最大限度地抑制背景的方法;介绍了CCD曝光量和电子快门的控制原理;给出了电子快门控制电路框图和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电视测角仪具有非常好的抗背景干扰能力。
2007, 37(10):1105-1108.
摘要:由于水体对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吸收和散射效应,距离选通水下激光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问题。为提高图像质量,在分析水下激光图像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常规直方图均衡化的不足,提出了用阈值分割直方图,高灰度区和低灰度区分别进行均衡化,再压缩组合的分段的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并和边缘保护平滑滤波结合应用于水下激光图像增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达到抑制背景噪声、突出目标细节、提高对比度的效果,对水下激光图像增强十分有效。
2007, 37(10):1109-1111.
摘要:针对实际拍摄的背景复杂、目标对比度和信噪比低的图像,在综合考滤图像去噪平滑效果、图像清晰程度和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对含噪图像进行提升小波分解,再在图像高频部分进行中值滤波以改善图像的消噪效果,最后采用信噪比(SNR)与均方根误差(RMSE)和图像灰度曲面图作为图像去噪效果的评估,将提升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去噪方法与小波去噪、小波与中值滤波结合消噪等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消除图像噪声又能达到保持其图像边缘要求,且时间度较低。
2007, 37(10):1112-1113.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JensenTsallis熵的红外图像的边缘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红外图像的成像特点,利用红外图像的局部的熵信息,计算滑动窗口内图像的JensenTsallis散度-方向对,由JensenTsallis散度确定候选边缘像素,再利用JensenTsallis的方向信息细化并连接边缘像素,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红外图像边缘。
2007, 37(10):1114-1116.
摘要:文章针对舰船热尾流红外图像难以识别的特点,将频域高斯高通滤波技术与空间域直方图均衡技术相结合,对红外图像进行优化处理,锐化了舰船热尾流的边缘,为红外探测潜艇提供了科学的水面热轨迹情况的依据。
2007, 37(10):1117-1119.
摘要:针对极值中值滤波法在去除椒盐噪声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滤波算法。首先使用极值法检测图像中的噪声点,然后采用窗口由小到大变化的自适应算法得到噪声像素的滤波值,最后通过计算噪声像素滤波前后灰度值的差值来修正被误判像素的灰度值。对不同类型、受不同强度噪声污染图像的去噪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噪声率下均优于传统的中值滤波法及其一些改进算法,当噪声率较大时其去噪和保边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007, 37(10):1120-1122.
摘要:模糊图像复原是从退化的观测图像中重建原始图像的过程,是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研究的基础。运动模糊和散焦模糊是两类常见的模糊方式。通过对这两类模糊图像复原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模糊图像复原过程中滤波器的选择、点扩散函数的确定以及边缘噪声的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图像复原的可行方案。计算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地和可行的。
2007, 37(10):1123-1126.
摘要:系统阐述了自动指纹识别系统预处理的理论、算法。在比较各种预处理方法并结合指纹图像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指纹预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直方图均衡和傅里叶变换方法的指纹图像增强、局部阈值自适应二值化等,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方向图特性和数学形态学的指纹图像分级分割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较好。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