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11):1129-1132.
摘要:文章在对红外成像导引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EKV技术对红外成像导引头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我国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和红外成像信息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7, 37(11):1133-1136.
摘要:文章概述了红外预警探测系统概念、特点、技术优势,国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机载红外预警探测系统组成结构和探测体制、关键技术及其途径分析。
2007, 37(11):1137-1140.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精度激光测距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恒比定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偏置电路和延迟电路的设计作了详细介绍,对传统的定时方法提出了许多改进,大大提高了定时精度及可靠性。
2007, 37(11):1141-1143.
摘要:无论沿海或远洋,蒸发波导现象的存在使雷达传播变得复杂。在蒸发波导确定且其散射特性固定条件下才能精确描述微发射角雷达电磁波特性。利用拉曼激光雷达模型,对不同的大气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到所需的高精度海上蒸发波导特性。
2007, 37(11):1144-1148.
摘要:基于利用透射体布拉格光栅+准直透镜所设计的非相干组束方案,建立了光纤激光组束的理论模型。依据所建模型,对光栅的组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组束时,不同的光栅厚度须选择不同的光栅参数;随着光栅厚度的减小,满足最佳组束条件的空间频率和折射率调制将逐渐增大;在折射率调制和空间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光栅厚度的减小,角或谱的选择性逐渐增大;随着光束发散角和光谱宽度的增大,衍射效率逐渐减小。
2007, 37(11):1149-1152.
摘要:从金属薄膜材料的光热参数的热物性出发,利用具有人工黏滞的、自适应时间步长的前向差分算法,求解了电子和声子双温双曲两步热传导模型下的能量耦合方程,讨论了在100fs脉冲激光辐照下50nm金膜传热过程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电子热导率在传热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大,采用常温下的值会高估其作用。热流迟滞项的引入使得电子热流出现双峰。在不同的激光强度下,电子热流的能量分布出现不同,但在电子温度梯度急剧增大的很短时间内热流变化不大。
2007, 37(11):1153-1155.
摘要:采用LambertBeer定律对水中气泡幕前向、后向散射激光功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出了接收信号信噪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光学遮挡的方法对近距离水体后向光散射信号进行屏蔽,采用激光功率计对后向光散射信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近距离水体后向光散射对气泡的后向光散射影响显著,对近距离水体的后向光散射信号进行抑制,可以显著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2007, 37(11):1156-1160.
摘要:常用的工业二氧化碳激光器,主要为横流、纵流和扩散冷却三种。文章对作者提出的新型旋流二氧化碳激光器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研究了腔单元结构和电极结构变化对腔内增益分布状态的改进。依托该研究结果,发展出新型转流二氧化碳激光器实验样机,实现了基模700W输出,并进行了板材样品的精密切割实验。
2007, 37(11):1161-1164.
摘要:对Ar+激光器泵浦的连续波KTP光参量振荡器(cwKTP-OPO)进行了理论研究。讨论了KTP-OPO的相位匹配,计算了KTP的有效非线性系数、走离角及允许角,数值模拟了KTP-OPO的转换效率和振荡阈值。同时,分析了相位失配、晶体长度以及输出镜耦合率对转换效率和阈值的影响。本文对连续波KTP光参量振荡器的初步设计和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 37(11):1165-1167.
摘要:文章通过对激光调Q的理论分析,推导了二极管泵浦激光器脉冲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求出了脉冲宽度与激光晶体的直径、受激发射截面、腔长的关系,简化了二极管泵浦激光器的设计。
2007, 37(11):1168-1170.
摘要:针对Nd∶YVO4晶体热传导各向异性的特点,在泵浦光为高斯光束、泵浦尺寸小于通光面的情况下,求解晶体热传导方程,得到晶体中各点的精确温度,从而分析LD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腔形,设计了V形折叠腔Nd∶YVO4/KTP腔内倍频连续绿光激光器,在泵浦功率为15W时,1064nm和532nm激光输出功率分别为7.42W和4W,光-光转换效率为49.5%,26.7%。
2007, 37(11):1171-1173.
摘要:文章阐述了激光谐振腔长控制原理,介绍了一种外腔倍频激光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该系统中激光器谐振腔长的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这种算法能使系统快速精确地对激光器的谐振腔长进行伺服控制,使外腔倍频激光系统能够稳定的工作在最佳状态。
2007, 37(11):1174-1177.
摘要: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半导体激光器高频调制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设计了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高精度三频调制信号产生电路,同时该电路还为后续差频测相提供高稳定的本振信号;该方案能实现对半导体激光器150kHz,15MHz,150MHz三个频点的电流调制,消除了温度对激光器调制特性的影响,在各个频点均达到了很高的频率稳定性,并能实现测尺频率的迅速切换,为相位法激光测距测程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 37(11):1178-1180.
摘要: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对电源的输出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恒流源在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时候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文中描述了一种用于驱动在医疗器械中所使用的小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新型电源的设计方法。
2007, 37(11):1181-1183.
摘要:文中对Nd:GGG晶体进行了光谱分析比较、显微观测及抗光损伤实验,讨论了晶体内部存在的色心吸收及弥散状散射对晶体抗光损伤的影响。通过采取新的生长工艺后克服了严重影响晶体抗光损伤的缺陷,得到了无色心吸收,无弥散状散射的Nd:GGG晶体抗光损伤阈值达到2GW/cm2以上。
2007, 37(11):1184-1187.
摘要:研究了基于测角的被动定位方法,分析了双站测角定位系统的测距精度,针对双站测角定位精度较低且在一些目标方位上出现的几何方位影响精度(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问题,结合机载平台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架飞机的红外被动测角定位方法。该方法按照正交方式将四个测量站装载到机载平台上,构成两个正交的测角定位系统,通过恰当选取两个系统的定位信息,可有效克服GDOP问题。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克服GDOP问题,提高定位精度。
2007, 37(11):1188-1191.
摘要:摘要:主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正确的外部加热方法是被检测对象的内部损伤或缺陷能被准确检测并记录的关键,加热方法及过程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着损伤检测灵敏度的高低。结合现役飞机外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的建构,对几种主动加热方法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给出实验结果,进而分析了影响红外热图像质量的因素。
2007, 37(11):1192-1194.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结构的红外光谱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光源波动和光强调制频率漂移造成的干扰,提高检测系统的信噪比。
2007, 37(11):1195-1197.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ADI公司DSP芯片的高性能红外机芯的设计方法。设计中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增强,并在硬件上实时实现了该方案。文章描述了为实现机芯的信号处理而进行的软件和硬件实现流程。
2007, 37(11):1198-1200.
摘要:结合红外热诊断由表及里的诊断功能,以无限大平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导热的反问题模型,并给出了该反问题同步分析的向后差分方法,确定了这类非稳态导热反问题的红外热诊断方案。
2007, 37(11):1201-1203.
摘要:为了降低在振动环境中红外平行光管形变量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提高红外平行光管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文章应用有限元原理通过ANSYS软件对一种由离轴抛物面反射镜和平面反射镜构成的红外平行光管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平行光管壳体的形变量分布,为改进平行光管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提出了一种红外平行光管的改进光路,该光路不仅能提高在振动环境下红外平行光管的检测精度,而且能够减少红外平行光管的体积和质量。
2007, 37(11):1204-1205.
摘要:直方图均衡算法是红外图像处理中一种很有效的图像增强方法。在传统实时红外系统中,一般采用DSP+FPGA的硬件结构实现该算法。以某红外系统为应用背景,利用Xilinx公司的SOPC技术——Microblaze软核微处理器,提出了一种SOC解决方案。
2007, 37(11):1206-1208.
摘要:文章介绍采用MSC.PATRAN 2006和MSC.NASTRAN 2006用于对封装红外探测器的微型杜瓦冷指结构进行力学和热学分析的方法,从而获得冷指薄壁部分壁厚的优化设计。
2007, 37(11):1209-1212.
摘要:在激光技术的应用中,常常要对激光束实现某种实用空间界面的准确定位和聚焦。聚焦和定位的困难在于能够透过红外或紫外辐射的光学材料往往无法透过可见光,使得各种激光束的聚焦光斑的空间定位设计成为困难,阻碍了激光技术的应用。为此,结合课题的科研工作,研究设计了二种性能各异的同轴可见光导引光路结构,并在医疗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007, 37(11):1213-1215.
摘要:图像调焦越准确,高频分量的能量越多,系统的调焦评价函数反映了图像高频分量的能量,自动调焦的过程就是运用爬山搜索算法求取调焦评价函数最大值的过程。普通的爬山搜索算法会受到调焦评价函数局部极值的干扰而不能准确调焦,优化的调焦评价函数能有效地排除这种干扰,使系统可靠地调焦。本文详细介绍了在红外系统中优化的爬山搜索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007, 37(11):1216-1219.
摘要:为了研究转动目标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运动特征的提取问题,建立了转动目标微多普勒效应的点散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激光雷达探测转动目标的回波信号图。针对转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成分复杂,采用一般的时频分析方法信号可读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时频分析的重排算法来分析信号,获得了良好的时频特性,估计出了目标的相关运动参数,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分析转动目标微多普勒信号的有效性,为利用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特征实现转动目标的识别奠定了基础。
2007, 37(11):1220-1222.
摘要:针对从低信噪比图像序列中检测点目标运动轨迹问题,提出了基于方向累积的新方法。首先进行单帧检测,然后由多帧逻辑投影构成二维平面上的组合帧,再基于点目标运动轨迹的连续性,用方向累积来滤波并进行二次检测,最终提取目标运动轨迹及参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对速度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低信噪比条件下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点目标,且运算复杂度很低。
2007, 37(11):1223-1225.
摘要:文章针对海面情况复杂,舰船热尾流红外图像受干扰大,目标区域不易辨别的特点,通过基于灰度梯度映射(GGM)函数的红外图像分割方法将原始图像中的目标区和背景区有效地分割开来。接着采用图像形态学中的腐蚀、膨胀和细化技术对图像进一步改善了图像质量,锐化了舰船热尾流的边缘,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红外探测潜艇提供了科学的水面热轨迹情况的依据。
2007, 37(11):1226-1229.
摘要:针对Canny算法处理机载激光雷达距离图像时出现过多伪边缘、丢失弱边缘信息以及阈值确定方法缺乏客观性等不足,文中提出一种自适应的边缘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克服以上不足,有效地进行边缘探测。
2007, 37(11):1230-1233.
摘要:文中提出一种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测量技术进行布氏硬度测量的方法,它通过对试件压痕进行图像采集、特征提取、信息处理等过程来实现布氏硬度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硬度的图像测量法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人为误差小的测量方法,同时还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抗噪声能力强的特点。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