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2):101-103.
摘要:文中分析了毫米波/红外双模复合制导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国外发展的情况,并对毫米波/红外复合导引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007, 37(2):104-107.
摘要:文中分析了低信噪比复杂背景中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的难点,比较了DBT与TBD两种检测与跟踪算法的性能,分析了TBD的检测机理,总结了典型的TBD方法,展望了TBD的发展。
2007, 37(2):108-110.
摘要:在对偏振光进行Stokes参量法描述的基础上,用线偏振激光对六种不同材料的目标进行了主动成像实验。实验中,先分别用CCD1和CCD2接收水平偏振图像和竖直偏振图像,然后,根据两幅图像的平均灰度值IX和IY,算出了不同目标反射光的偏振度P。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油漆覆盖的铁片和铜片进行目标识别实验,通过对偏振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目标明显地识别出来。实验证明,偏振图像具有识别目标细节的能力,特别适合暗小目标的探测与识别。
2007, 37(2):111-113.
摘要:在相干合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多光束激光相干合成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几种条件下多光束激光相干合成的强度分布情况,讨论了相干合成系统各参数变化对相干合成效果的影响。
2007, 37(2):114-116.
摘要:研制了基于ADuC841和AT89C55双处理器的微弱信号产生系统。该系统可将任意波形转换为微弱激光信号。双处理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007, 37(2):117-119.
摘要:报道了一种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10at%掺杂Yb:YAG薄片激光晶体(4mm×1mm)、Ⅰ类临界相位匹配LBO、腔内倍频525nm全固态绿光激光器。采用平凹腔结构,在LD泵浦功率为1.43W时,获得了最高功率为22.3mW的525nm的基模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1.5%,光斑椭圆度为0.99。腔内倍频激光器的倍频光输出功率受腔内基频光光子数密度等的影响,最后也对此作了讨论。
2007, 37(2):120-123.
摘要:采用简单的两镜腔结构,二极管泵浦Nd:GdVO4晶体产生1063nm和1342nm近红外双波长调Q激光振荡。用KTP晶体和钽酸锂光学超晶格材料分别对1063nm和1342nm激光进行倍频,在泵浦功率为14W、声光开关重复频率15kHz时,同时获得1063nm和1342nm剩余基波功率为587mW和1.13W、相应的二次谐波绿光功率703mW和红光功率328mW的四波长激光输出,脉宽分别为23ns、55ns、18ns和43ns。
2007, 37(2):124-126.
摘要:为高能量高重复频率光栅调谐TEA CO2激光器设计了一种谐振腔自动调整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下的光斑采集、光斑图像分析和光栅位置调整。介绍了系统构建与开发该系统软件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脉冲光斑图像采集机理的研究,给出了一种由计算机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同步触发激光器的方法,从而只采集一场数据即能稳定地捕获到完整、清晰的单脉冲CO2激光光斑图像,采集时间小于100ms。
2007, 37(2):127-129.
摘要:测量了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分布,得到了出射光的干涉条纹及其光强分布,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高度可调性,使多束输出光进行相干加强,为多芯或集束式光子晶体光纤在大功率激光器、放大器及传能光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007, 37(2):130-133.
摘要:文中根据SOFRADIR公司的320×240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具体特点和技术要求,对关键偏压FID、VEBASAGE采用了专用的低噪声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相同测试条件下,驱动板噪声水平以及驱动出的图像质量均优于英国ISG公司同类探测器驱动板。
2007, 37(2):134-136.
摘要:推导和修正了热成像系统点目标客观探测距离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实验室仿真系统的测试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利用C#与Matlab进行探测距离计算的实例。所述方法可用于热成像系统点目标性能预测与评估。
2007, 37(2):137-139.
摘要:模拟了无保温层的单层屋面渗漏情况,探索了其红外热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能准确测定渗漏的位置,同时对影响屋面温差变化的材料热容、导热系数和屋面太阳照射吸收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检测,进一步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物屋面渗漏中应用的可行性。
2007, 37(2):140-142.
摘要:文章结合红外辐射理论以及电气设备实际检测,对电气设备红外检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电力设备的实际诊断工作、红外标准的制定以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分析发现,检测方法、环境以及仪器本身等都可能对检测的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与可靠性,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有所熟悉,并在检测的过程中加以克服。
2007, 37(2):143-146.
摘要:利用自行研制的红外实时监测系统,对YBCO高温超导薄膜上酸性液膜的红外辐射灰度进行实时采集,拟合出不同时刻的红外热像与三维相对灰度分布图及其红外辐射灰度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在液膜微小立体液柱热交换简化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YBCO上液膜平均温度的变化特性及其特征点。研究表明:红外实时监测技术可以清晰地观测到液膜的温度抖动特性,并且可以表征出液膜各微小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各微小区域温度的实时变化;在一次喷涂形成液膜的情况下,YBCO上液膜的平均温度分为抖动变化、快速上升、逐渐下降和趋于平缓四个阶段,
2007, 37(2):147-150.
摘要:采用光束传播法研究了实心掺锗光子晶体光纤布拉格光栅(PCFBG)的模式截止特性。结果表明掺锗光子晶体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与归一化间距Λ/λ和归一化孔径d/Λ有关。而且相对于纯硅的光子晶体光纤,其单模多模边界面向归一化孔径值较小的方向位移。并给出了在光子晶体光纤光栅中激发高阶谐振的条件:相位匹配条件、光栅区的电场交迭和关系不等式VPCF>π。
2007, 37(2):151-154.
摘要:建立了实际刻划光栅的物理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衍射效率表达式,分析了零级面对闪耀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在工艺过程中,通过有效控制零级面成功研制了10.6μm激光器一级输出和9.77μm激光器零级输出选频振荡闪耀光栅。
2007, 37(2):155-157.
摘要:原子光刻技术中,良好原子源的产生是最为基础的条件。针对实验中对原子束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套超高真空原子源产生装置,主要参数为:系统工作真空度优于5.0×10-5Pa,铬原子源温度为1650℃,铬原子最可几速率为960m/s,原子炉口所喷射出的铬原子数为N=1.5×1017s-1。
2007, 37(2):158-161.
摘要:以空旷天空为冷背景,以在远红外波段高吸收率低反射率的常温面源黑体和低吸收率高反射率的漫反射镀金参考板作参考,采用夹逼的办法,测得消杂光反射涂料在远红外波段的发射率,从而间接测得消杂光反射涂料在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通过进一步的公式推导与误差分析,说明该夹逼测试方法在测试高吸收率的消杂光反射涂料时,应该特别强调常温面源黑体发射率的定标精度,并在测试时保持常温面源黑体、漫反射镀金参考板、被测试品三者的温度一致。
2007, 37(2):162-165.
摘要:建立了光折变晶体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光传输理论模型,运用分步傅里叶方法对传输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一阶亮孤子在光折变晶体中稳定传播,二阶亮孤子发生周期性的振幅变化;一阶亮孤子对在光折变晶体中发生周期性耦合作用,耦合周期与孤子对输入脉冲的中心距离有关,距离越大,耦合周期越长;二阶亮孤子对同样发生耦合,耦合周期也取决于输入脉冲的中心距离,同时每一个二阶亮孤子会发生分裂,分裂成一大一小两个孤子;此外,在同样的中心距离下,二阶亮孤子对的耦合周期比一阶亮孤子对短。
2007, 37(2):166-169.
摘要:针对通用的连续半导体激光器(LD)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USB总线的连续半导体激光器LIV(light-current-voltage)特性测试系统。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单元、测试单元、基于FPGA的接口电路、单片机控制单元等,并对一DFB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测试,给出了LIV曲线图。同时,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参数的自动测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 37(2):170-174.
摘要:文章基于并行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提出了一种杂波环境下的多传感器多机动目标跟踪算法,首先使用融合算法将红外和雷达的量测进行异步和同步融合,然后应用融合后的量测,采用IMM算法实现对机动目标的跟踪。在仿真实验中分别跟踪单个和多个目标,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解决两种传感器的量测不同步问题,同时可以消除漏检现象对目标跟踪的影响,并能保证一定的跟踪精度。
2007, 37(2):175-177.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分形维数的方法,并利用目标分形特征和背景相比突变较大的特点把这种方法用到了目标检测当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检测结果精确。
2007, 37(2):178-180.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红外图像序列中运动弱小目标时域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定义了观测数据的三阶累积量,并在时间剖面上,通过快速运动目标与缓慢变化的背景像素的灰度特征差异,实现对弱小目标的检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7, 37(2):181-184.
摘要:为了对高帧频采集的低信噪比图像进行亚像元配准,使用了光学联合变换相关的方法对相邻两帧图像进行相关运算,测量出相对像移量。给出了使用该方法测量像移的原理和离焦影响,并采用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不同景物图像的亚像元像移进行了仿真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对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输入面采用拉普拉斯卷积核进行边缘提取,对功率谱采用均值进行二值化处理,亚像元像移的测量均方差小于0.2个像元,并且测量精度对离焦不敏感。
2007, 37(2):185-188.
摘要:在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PEX方法的改进图像复原算法。该算法采用APEX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真实湍流退化图像的频谱信息特征,对APEX方法中点扩展函数的估计过程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多方向的综合估计代替原有一次性估计,从而减少了点扩展函数的估计误差,增加了APEX方法的稳定性。对改进算法和原有算法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较原有算法在稳定性上有一定的提高,减少了随机噪声对图像复原的影响。
2007, 37(2):189-193.
摘要:为了选择一种在复杂条件下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小波图像融合方法,文中对一些小波基和小波分解层数进行了比较。使用了基于区域的图像融合规则,同时通过量度融合图像的熵和标准差,进行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效果的评价,通过对四类图像的融合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小波基和其分解层数。实验表明bior3.9是图像融合时的最佳小波基。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