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5):391-393.
摘要:实现高功率激光的光纤耦合对高功率激光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高功率激光耦合的关键技术,包括激光光纤耦合条件、耦合效率、光纤的选择和端面处理、光纤损伤机理及其阈值条件等方面。
2007, 37(5):394-397.
摘要:采用Bruker OPAG33傅里叶变换红外遥测光谱仪,针对3~5μm和8~14μm波段泡沫的消光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透过率光谱图,并计算得到消光系数-波长关系图。发现泡沫浓度Cm≈11.94g·m-3时,关心波段的透过率低于20%的时间均超过20min,尤其以3.85μm附近透过率最低;在3~5μm波段的消光系数和随时间变化的幅度比8~14μm波段大。分析认为泡沫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材料和大量水分的本征吸收,及泡沫的特殊多面体结构是对光波产生强烈衰减的主要原因,光线的透射光强随光线穿过泡沫液膜界面的次数成指数衰减。因此认为泡沫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宽波段无源光电干扰介质。
2007, 37(5):398-401.
摘要:根据激光角度欺骗干扰试验原理,设计了一套将激光欺骗干扰设备实物接入回路的仿真系统,构造了一个集战场环境、弹目相对运动环境模拟和激光干扰环境于一体的仿真试验环境,弥补了对某型激光欺骗干扰设备的性能鉴定试验外场试验的不足,为综合评价激光欺骗干扰装备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干扰效果提供了依据。
2007, 37(5):402-404.
摘要:为了增加光纤激光非相干组束的输出功率,针对光纤激光器阵列提出了优化的方法。利用多泵浦源提高单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利用二维光纤激光阵列排列增加参与组束的光纤数目。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增加光纤激光器的组束功率,为机载战术激光武器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2007, 37(5):405-407.
摘要:通过对调制对比度限制下的作用距离建模,文中分析了激光主动成像探测系统的性能。首先描述了系统组成,然后通过调制对比度的表达式导出了作用距离模型,最后根据“猫眼”目标和漫反射目标不同的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激光主动成像探测系统基于“猫眼”效应探测时性能大大提高。
丁磊,赵润昌, 贾伟,李明中, 隋展,蒋东镔, 唐晓东,王明哲
2007, 37(5):408-411.
摘要: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详细分析了鬼光束(ghost beam)的传输与变换规律。研究了高功率激光系统中鬼光束聚焦形成的鬼点(ghost image)的位置与规避方法,在某高功率激光装置预放大系统中通过角度倾斜与透镜迎光面的选择等措施,成功避开了鬼点对各种光学元件带来的损伤,同时融合了笔形光束与反激光的控制技术,提高了系统输出信噪比,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系统输出特性。
2007, 37(5):412-414.
摘要:文中主要介绍了一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激光在线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仪器结构简单、不会划伤被测件且能够显示被测件表面的具体形貌等优点。在测量中,我们引入激光三角测量系统,用无衍射激光光束作光源,用高精度的CCD摄像机作位移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表面粗糙度值,使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成为可能。
2007, 37(5):415-416.
摘要:针对激光制导武器使用的有限位伪随机码的特点,提出了对其最小周期的识别算法。利用Dephi开发软件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并统计研究了该方法对伪随机编码的识别概率。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接收较少的制导信号就能有效地识别出伪随机编码的最小周期。
2007, 37(5):417-420.
摘要:文章采用后向散射能见度测量法,通过测量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后向散射信号,计算大气的消光系数,从而得出大气能见度值,从硬件和软件上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2007, 37(5):421-423.
摘要:文中对非线性光学晶体KTiOPO4(KTP)和β BaB2O4(BBO)在窄脉宽300ps,峰值功率2×109W激光系统中倍频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基频光(1064nm)能量为550mJ时,KTiOPO4的二倍频效率达到60%;β BaB2O4二倍频效率达到40%。并对KTiOPO4进行了损伤阈值实验,得出其损伤阈值为1.13GW/cm2,这对使用KTP晶体在皮秒级脉宽时获得最佳非线性转换而可能实现的功率密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7, 37(5):424-426.
摘要:采用国产激光二极管泵浦和国产掺镱(Yb)双包层光纤,研制了1053nm光纤激光器。谐振腔由光纤光栅和平面输出镜组成。通过3种不同实验方案的对比,实现了低阈值的光纤激光器,阈值泵浦功率1mW,并分析了激光光谱随光谱仪分辨率的变化,对正确选择分辨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7, 37(5):427-429.
摘要:介绍了二极管连续激光器(LD)端面泵浦Nd:YVO4晶体,在200~5000Hz电光调Q的情况下激光输出的特性。当二极管输入电流10W,电光Q开关重复频率为1kHz时,355nm激光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5mW,脉宽为20ns。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007, 37(5):430-431.
摘要:报道了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声光调Q腔外倍频Nd∶YVO4激光器。当注入泵浦功率为10.3W,重复频率为20kHz时,1064nm近红外激光输出为2.9W,脉冲半高宽度20ns,峰值功率7.25kW。对应的绿光输出功率650mW,脉冲半高宽度12ns,单脉冲能量32.5μJ,峰值功率2.7kW。
2007, 37(5):432-434.
摘要:利用谐振腔的失调量作为参数,对典型的折叠腔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得出谐振腔的稳定判据。在不考虑像散的情况下,从基本的往返变换矩阵出发,推导得到直接以失调量δ1,δ2作为参数的三镜折叠腔的稳定判据,通过传统的g*参数方法加以验证,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结果表明以失调量为参数得到的稳定区为两个,并不是通常认为的一个。该结果与传统的g*参数等价法表示的稳定区是等价的,同时克服了传统的g*参数判定方法物理意义不清晰的缺点,使折叠腔稳定性判别更直观。
2007, 37(5):435-439.
摘要:研制出新型双控声光驱动器,能够同步控制声光Q开关和LD抽运源的工作时间,并具有10W以上的输出功率及15ns(1个声光驱动射频周期)内的调Q开关时间。应用该驱动器的全固态调Q绿光激光器的能耗减少50%以上,温升减少10℃以上,热稳定时间减少到22%,用1W的LD抽运,得到了脉宽14.5ns、峰值功率1kW的无寄生脉冲绿激光输出。
2007, 37(5):440-441.
摘要:介绍了一种高速实时红外视频信号处理系统的原理、结构。系统采用FPGA+DSP的结构,FPGA完成系统的时序控制和低层算法,而由DSP实现高层算法。给出了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系统能够满足实时红外视频成像系统的要求。
2007, 37(5):442-444.
摘要:本文以飞机疲劳裂纹自然损伤件为对象,利用简易装置基于振动红外热成像检测法对微裂纹的检测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用于金属构件裂纹检测的可行性。最后结合航空维修应用需求,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2007, 37(5):445-448.
摘要: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制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无刷直流电机的近红外光谱仪重复性好、稳定度高。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调制频率更为稳定可靠。并且在使用时无发热现象,不必采用散热片,减少了仪器的体积和质量。
2007, 37(5):449-451.
摘要: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的128×128红外读出电路中的低功耗设计,包括像素级和列读出级两部分。在像素级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四像素共用反馈放大器(QuadShare Buffered Injection,QSBDI)的结构:每个像素的平均功耗为500nW,放大器引入的功耗降低了30%,同时使像素FPN只来源于局部失配。列读出级采用新型主从两级放大列读出结构,其中主放大器完成电荷到电压的转换,从放大器驱动输出总线来满足一定的读出速度。通过SPICE仿真发现,与传统列电荷放大器结构相比,新型结构可节省60%的功耗。
2007, 37(5):452-456.
摘要:为降低导弹预警卫星对弹道导弹预警定位能力,从分析导弹预警卫星红外探测系统入手,在介绍了激光干扰光电探测器机理的基础上,综合了激光器输出功率、激光束质量、跟踪瞄准精度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定量地评估了激光武器对红外探测系统的饱和干扰能力,最终分别给出了一定条件下地、空、天基激光武器对DSP预警星载探测器饱和干扰能力。
2007, 37(5):457-460.
摘要:研究了高阶孤子在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的色散渐减光纤环形镜的脉冲传输特性,比较了不同耦合系数下的色散渐减光纤环形镜的开关性能及脉冲压缩性能。得出了使色散渐减光纤环具有良好脉冲输出的耦合器系数范围,对实验中参数的选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发现不对称结构光纤环形镜亦能产生无基座超短脉冲。
2007, 37(5):461-464.
摘要:用多极方法数值研究构成六重对称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各种结构参数对1.55μm处基模限制损耗的调节,数值结果表明包层空气孔层数、空气孔直径、间距、相对孔径对限制损耗都有影响,其中空气孔层数的影响极大,在其他参数不变时层数越多限制损耗越小。层数与间距一定时,包层空气孔直径越大限制损耗越小;层数与包层空气孔直径一定时,间距越大限制损耗越大;在层数与相对孔径一定时,限制损耗随空气孔半径与间距的同比增大而减小。
2007, 37(5):465-467.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内包层横截面边界为螺旋曲线的双包层光纤结构,并给出一种分析双包层光纤吸收效率的新方法:它以射线法为基础,采用概率理论计算出光纤内部传播的光线每次被内包层边界反射后能够被纤芯直接吸收的概率,并以此概率来衡量内包层横截面形状对光纤吸收效率的影响。最后用这种方法对螺旋型双包层光纤进行分析,得出它比一般缺陷型双包层光纤优异的结论。
2007, 37(5):468-469.
摘要:应用全矢量模型分析了六角形空气芯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研究了石英基质材料掺入激活杂质时,出现受激辐射增强的现象,有望用于制作高效率的光纤放大器。
2007, 37(5):470-473.
摘要:提出了改进图像配准的基于互信息的算法,首先将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分解到小波域并二值化,以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进行配准。配准参数搜索作用SPSA算法和鲍威尔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实验证明本算法可以快速、精确且不需要人工干预地实现两幅图像的配准。
2007, 37(5):474-477.
摘要:在红外图像处理中,提出了尺度相乘的Canny边缘检测器,定义了尺度相乘函数,该函数是两个尺度检测滤波器响应的乘积。通过确定尺度相乘后的梯度图像,采用非最大值抑制方法得到边缘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子提高了传统Canny检测算子的性能,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度,在定位和噪声抑制两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折中。
2007, 37(5):478-480.
摘要:提出一种主成分分析(PCA)和遗传算法(G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矢量的选择,以构成最有利于分类的特征空间。通过对ORL和Yale两个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PCA和G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算法优于传统的PCA人脸识别算法。
2007, 37(5):481-484.
摘要:文章采用了双重PCA算法链接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车牌字符进行识别。先由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分类, 然后由BP神经网络法对拒识样本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识别方法相比,提高了识别正确率,减少了训练时间。
2007, 37(5):485-489.
摘要:文章研究了一种适合在高速DSP上运行的快速零树编码算法。通过分析传统EZW的数据压缩流程以及DSP的处理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缩编码算法。本算法从大量图像小波变换系数的统计特性中提取先验知识,用以指导压缩编码,使之在DSP上运行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已在某高输入数据率的图像压缩项目上使用,效果良好。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