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7):589-592.
摘要:文章扼要地介绍国际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近几年国内外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的发展水平和动向。
2007, 37(7):593-597.
摘要:在融合效果主观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探测识别领域,概括出一些重要的融合效果评价指标,即标准差、熵、交叉熵、互信息和模糊Choquet积分等,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提取的图像融合效果客观评价方法。鉴于实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应结合分析评价方法才能实现更全面的融合效果评价。
2007, 37(7):598-600.
摘要:从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论述了读出电路在红外焦平面信号传输中的作用并介绍其基本框图,讨论了CCD读出电路和CMOS读出电路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了国内外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7, 37(7):601-604.
摘要:文中对现有的全光异或逻辑门方案作了一个概括,比较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各种设计,特别是带有干涉结构的技术方案。
2007, 37(7):605-607.
摘要:文章采用不等间隔方法,使得衍射效率高的部分占有较多的组束激光束,在光栅频率f=200mm-1,光栅厚度t=2mm条件下,不等间隔组束方法下的系统平均衍射效率较等间隔方法升高14%。
2007, 37(7):608-609.
摘要:文中使用2kW Nd:YAG激光,对0.88mm厚的镀锌板进行了激光钎焊实验,采用T形接头形式,焊丝为0.8mm CuSi3,通过优化选择工艺参数,获得了成型良好的钎焊接头,通过钎焊接头厚度的加强,在拉伸实验中,钎焊接头的强度超过了母材。
2007, 37(7):610-613.
摘要:编写了数据修正程序,利用人工介入方法剔除不合常理的数据点;并采用三次c样条插值的方法,补充被剔除的数据点。修正后的数据库,便于在相关软件的迭代计算中调用,如用于激光制导武器作战训练、光电对抗仿真等课题的研究。
2007, 37(7):614-516.
摘要:报道了全固态连续波613nm橙光激光器,橙激光是分别由Nd:YAG和Nd:YVO4晶体的1444nm和1064nm谱线非线性和频产生的,两条谱线在各自晶体对应能级跃迁分别为4F3/2-4I13/2和4F3/2-4I11/2。实验中采用复合腔结构,利用KTP晶体Ⅱ类临界相位进行内腔和频,当注入到Nd:YAG和Nd:YVO4晶体的泵浦功率分别为20W和10W时,获得344mW的TEM00连续波613nm橙激光输出。4h功率稳定度优于±2.8%。
2007, 37(7):617-620.
摘要:为了改善在热传导冷却非均匀抽运条件下,热效应引起的光束质量和输出稳定性的下降,采用了半圆柱面LD阵列结合直角棱镜谐振腔结构,获得高稳定性、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所研制的样机在重频20Hz工作,单脉冲能量75mJ,光轴漂移量小于0.1mrad,远场发散角2.2mrad,输出稳定性≤3%。
2007, 37(7):621-624.
摘要:对三种在染料激光器中常用的激光染料(若丹明6G、硫化若丹明B、若丹明101)的乙醇溶液在强激光泵浦下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荧光强度在不同溶液浓度、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发现了温度对染料的最佳浓度值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硫化若丹明B和若丹明101的最佳浓度值减小,而若丹明6G的最佳浓度值不随溶液温度变化。
2007, 37(7):625-628.
摘要:光学参量产生过程中,必然存在共线和非共线光波相互作用。分析了共线和非共线光学参量产生器的准相位匹配条件,得出满足准相位匹配条件的光偏折角。通过对光学参量产生器增益的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出光学参量产生器输出光增益与相位失配关系曲线。推导了在允许相位失配范围内谱线宽度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谱线宽度与输出光波长关系曲线。所得结果对产生高增益、高转换效率、窄线宽光学参量产生器的设计、制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 37(7):629-632.
摘要:Cr4+:YAG晶体具有独特的增益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Cr4+:YAG激光器的传播方程出发讨论了晶体的非线性效应对激光脉冲的影响,由于激光晶体的非线性效应Cr4+∶YAG激光器可以在不存在其他锁模器件情形下自锁模,并使激光脉冲出现频率啁啾,在激光器腔内进行色散补偿并使色散与非线性效应达到平衡时腔内可形成孤子脉冲,成为一种孤子源。
2007, 37(7):633-636.
摘要:介绍了红外仿真的基本流程,并且基于Vega建立了低空红外预警仿真系统。针对低空红外预警的复杂场景,分别建立了目标和背景的辐射模型;考虑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作用,建立了大气的传输模型;根据探测器的成像特性建立了成像系统响应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流程和仿真结果,并将仿真结果应用到实际预警处理系统中。
2007, 37(7):637-640.
摘要:建立了基于高斯扩散模式的污染气体云团光谱实时仿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了实时仿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高斯扩散模式和均匀分布模式两种模型,并对基于两种模型的仿真光谱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均匀分布模式的不足。文中建立的污染气体云团光谱实时仿真方法对污染气体泄漏的识别判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007, 37(7):641-643.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脉冲宽度调整(PWM)技术的精确闭环温控系统,实现了其在CO红外气体监测仪中的应用,能够对探测器进行精确温度控制,保证了探测器的恒温工作环境,提高了CO系统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系统精度达到2.534%。
2007, 37(7):644-646.
摘要:介绍了影响红外推扫系统噪声等效温差(NETD)的参数,证明了多次采样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系统NETD,提出了在驻留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选择积分时间和采样次数的原则。通过短波红外相机实验表明多次采样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2007, 37(7):647-648.
摘要:从光、机、电三个方面介绍了影响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因素和实现测温功能的设计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007, 37(7):649-652.
摘要:通过对飞机隐藏结构腐蚀的导热机理研究,建立其一维瞬态热传导理论模型。通过对理论模型的分析,推导出了温差(腐蚀区域对应表面的温度与未腐蚀区域对应表面的温度之差)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与腐蚀深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仪器设备的精度所限,很难直接从热图像序列获得达到最大温差的时间,因此提出通过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拟合温差的变化曲线,进而求出最大温差对应的时间。经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007, 37(7):653-655.
摘要:文章介绍一种基于LED的双光源双探头近红外脑血氧监测设备,实现对双侧脑组织局部血、氧参数的同时无损伤检测,实现对病人长时间实时、连续的监测。
2007, 37(7):656-657.
摘要:对采用红外监测反推法,由加热圆柱外壁温度,确定圆柱体内壁温度的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圆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加热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途径。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一种适时调控的温度测量解决方案。
2007, 37(7):658-660.
摘要: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结合导热反问题求解,给出了一种根据圆筒外壁温度数据红外监测作为一强加边界条件反推圆筒内壁温度分布的红外热诊断方案,得到了二维稳态圆筒内壁温度分布的普适解析级数解。并从理论上证明该级数解是实用的,从而为这一类热设备内壁温度边界条件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007, 37(7):661-663.
摘要:文中在缺陷介质中掺入激活杂质或高折射率杂质时,数值研究了同轴光子晶体光纤的掺杂局域场特征以及受激辐射增强使透射率大于1现象和掺杂层复有效折射率负的虚部之间的内在规律,由此进一步说明,因受激幅射放大,而在掺杂同轴光子晶体光纤中获得窄的高增益透射带,由此带隙结构形成波分复用技术的多个传输信道,可应用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通信系统。
2007, 37(7):664-668.
摘要:根据光脉冲在双折射色散阶跃光纤中调制不稳定性,研究了双折射色散阶跃光纤中调制不稳定性增益谱随传输距离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弱双折射色散阶跃光纤和强双折射色散阶跃光纤中,利用调制不稳定性增益谱随传输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分离和提取THz脉冲。
2007, 37(7):669-671.
摘要:利用对称分步傅里叶方法(SSFM)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分析了非线性双芯光纤耦合器中不同芯层内孤子脉冲的相位对能量交换特性的影响,只要初始注入孤子信号的相位差选择恰当,可以通过一个芯层的弱孤子脉冲来控制另一芯层内强孤子脉冲的传输行为,得到不同的开关特性。
2007, 37(7):672-675.
摘要:研制出系统有效口径Φ=300mm,扩束倍率β=30×,视场2ω=±1mrad,能在λ=0.532μm,0.6328μm,1.064μm三种波长下工作,主波长为λ=0.6328μm的激光扩束器。系统光学材料全部采用德国进口Schott熔石英玻璃,前组物镜焦距F=800mm,且为高次非球面。用干涉仪检测,系统最终面形误差峰谷值优于λ/7,均方值误差优于λ/50。
2007, 37(7):676-678.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实验采用He-Ne激光作为照明光源,根据目标散射光偏振度的差异,利用DSP图像采集系统获取了目标的偏振图像,并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计算了目标的Stokes图像和偏振度图像。结果显示:偏振成像有效地滤除了杂乱背景散射光的影响,明显提高了目标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所以偏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探测和识别效率。
2007, 37(7):679-682.
摘要:文中基于单幅温度图像,利用单元分解表示法重构组合体三维模型。首先采用以极限腐蚀为标记集的SKIZ对组合体二值图像进行分割,再用内点角点分类法和SKIZ角点分类法相结合将检测到的角点和关键点分类,然后利用同类角点和关键点坐标确定构成组合体的各体素在温度图像中的区域,得到独立的标准体素,接着根据单独标准体素所具有的几何特性对它们所属类别进行识别,再利用提取的关键参数对其进行重构,最后将简单体素三维模型进行叠加,得到目标组合体的三维模型。
2007, 37(7):683-686.
摘要:文章改进了自适应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将基于历史检测效果的自适应最小二乘(RLS)算法应用于连续帧运动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在已知n-1时刻滤波器抽头权系数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更新,求出n时刻的优化滤波器抽头权系数。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较大地提高图像信噪比,并以较低的虚警率在2~3帧内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运动红外弱小目标。
2007, 37(7):687-690.
摘要:文章在人眼视觉系统(HVS)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频带划分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此方法把小波变换后不同方向频带划分特性与HVS中对比敏感函数(CSF)曲线的带通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一种新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人眼视觉信噪比(HVSNR)。最后,通过试验证明了这种新的评价指标比传统的峰值信噪比(PSNR)更加接近人们的主观视觉感受。
2007, 37(7):691-694.
摘要:针对低信噪比红外目标图像,分析了Zernike矩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旋转不变性,提出了基于Zernike正交矩的低信噪比红外目标检测方法,并比较了模板匹配、Hu矩、Zernike矩方法的目标识别效果。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