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8(4):307-310.
摘要:综述了国外当前正在大量生产和服役的激光威胁告警器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和评价了这些激光告警器的性能和特点,最后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2008, 38(4):311-314.
摘要:介绍了美国无人机光电载荷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无人机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无人机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美国无人机的光电载荷与发展分析。
2008, 38(4):315-319.
摘要:报道了一种综合激光近场回波修正信号与远场信号计算大气均值消光系数并反演大气能见度的新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的仅利用远场信息计算大气能见度的方法相比,利用了更多高信噪比信息并提供了传统算法所不能提供的近场信息。利用此算法,自行研制便携式激光后向散射大气能见度测量仪样机一套,通过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2008, 38(4):320-323.
摘要:运用矩阵光学对高斯光束通过猫眼逆反射器的传输变换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对猫眼逆反射器后向反射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入射光腰与猫眼逆反射器的距离不同时,选取合理的正离焦量可以得到比输入高斯光束发散角更小的反射光束。
2008, 38(4):324-326.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偏振光束与双折射晶体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讨论了由于光束自旋角动量向晶体粒子的传递所导致的光致旋转效应的原理。研究了粒子的旋转频率随激光功率的变化关系,讨论了粒子自身的性质,如厚度、半径和晶体粒子的光轴取向等因素对粒子光致旋转转动速度与激光功率关系的影响。
2008, 38(4):327-329.
摘要:研制了基于单脉冲CARS方法的温度测量装置,使用宽带染料激光器产生线宽200cm-1的斯托克斯光,一次脉冲就可以得到完整的CARS光谱,实现了温度的瞬时测量。
2008, 38(4):330-333.
摘要:针对用于逆向工程的直线型激光测量系统,提出一种新的CCD摄像机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调整摄像机镜头角度,使摄像机坐标系平行于世界坐标系,从而简化标定过程,然后对测量系统中的参数进行标定。
2008, 38(4):334-337.
摘要:超大空域凝视侦测系统使绝大多数军事目标表现为亚像素成像特性。在输出的序列图像中表现出灰度起伏变化,与噪声类似。由于引入了“桶形”畸变,致使目标运动轨表现为曲线特性,现有弱小目标检测方法中目标运动轨迹的直线前提不再成立。同时,天空背景的辐射亮度随仰角不同而变化。通过对超大空域凝视侦测系统中弱小目标检测的诸多特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后续研究适用于此类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目标检测算法。
2008, 38(4):338-341.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DMD的红外动态图像生成技术,可以便捷、快速地生成在各种地域各种环境下的红外图像,逼真地反映导引系统入瞳处红外辐射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用此图像来测试评估导引系统,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性能指标,对导引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资料。
2008, 38(4):342-344.
摘要: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五个不同产地的连翘。研究结果表明,在6700~5300cm-1波数范围内的光谱,通过SNV预处理方法后,利用SIMCA的模式识别方法分别为卢氏、栾川、洛宁、新安和山西安泽等五个产地连翘建立了模型。交叉验证的最佳主成分数分别为3,2,2,3,4。在α=5%的显著水平下,预测集的10个样品中只有1个被错判,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鉴别分类功能。
2008, 38(4):345-347.
摘要:设计了基于热释电探测的智能多路电话报警系统,放置在不同监控点的各探测器能将探测信号以无线的方式传送给系统主机,启动电话拨号报警系统或本地声响方式报警。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描述了电话拨号原理和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组网灵活,性能可靠。
2008, 38(4):348-350.
摘要:针对焦平面器件现有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探测器的非线性模型对两点校正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探测元响应非线性的两点校正算法,该算法是在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曲线拟合。通过将该算法与传统的两点校正法和四点校正法在残留非均匀性和校正速度两个方面的比较,说明该方法具有校正精度高、动态范围大、易于工程实时实现等优点。
2008, 38(4):351-354.
摘要:提出一种通过周期改变磁光波导中磁化强度而形成的“磁化强度光栅”概念,并与传统的折射率光栅进行了对比。根据耦合模理论分析了这种磁化强度光栅的模式和相位转换关系,计算表明:磁化强度光栅可以得到足够大的模式转换效率,输出光强度是光栅周期的敏感函数;模式转换光相位随耦合系数跳跃变化,通过调节磁化强度可实现π整数倍的相移。因此,磁化强度光栅可用于传感器、光开关等通信器件,并在BPSK系统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2008, 38(4):355-357.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准确检测了从位标器陀螺仪输出的钟形光电脉冲信号峰值点的位置,并以其为时间基准点进行相位测量,同时判断被测两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超前、滞后关系,同时针对在现场中的干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试验证明该方法电路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
2008, 38(4):358-361.
摘要:对于同时具有可变形分块式主镜和变形镜的空间望远镜光学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并联波前校正法。该方法根据分块式主镜和变形镜的空间校正能力不同,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按不同尺度分解波前误差,将空间频率高于主镜空间带宽的各层波前误差合并为高频波前误差由变形镜校正,余下的低频误差由主镜校正;应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对并联波前校正法进行数学仿真,并与依光路顺序的串联波前校正法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基于小波解耦的并联校正法波前校正精度高于串联校正法,适用于空间望远镜光学系统。
2008, 38(4):362-366.
摘要:介绍了一种通过遗传算法参数反演获取目标样片BRDF模型参数的方法。根据样片在特定激光波长(0.86μm)下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样片表面BRDF数学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实验数据曲线表明,通过遗传算法参数反演所获得的拟合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8, 38(4):367-370.
摘要:为对低色散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纤进行色散补偿,对低折射率芯光子晶体光纤进行了研究。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设计了三种色散补偿光子晶体光纤。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1550nm处三种色散补偿光纤各自的相对色散斜率与相应低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值能很好地匹配,并且补偿后C波段的残余色散值很小。此外,设计出的色散补偿光纤是具有20μm2以上有效面积的低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
2008, 38(4):371-374.
摘要:把信息熵应用于成像系统中,用端到端的互信息评价图像成像系统,研究成像系统的干扰设计方法。模拟系统设计参数,计算机仿真分析了三种性质的干扰对成像系统的影响,做出了基于互信息量的干扰效果仿真曲线。这对于光电对抗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效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 38(4):375-378.
摘要: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强激光辐照离体人皮肤组织的二维传热模型。对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使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温度场分布。并利用连续激光对离体人皮肤组织进行辐照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当激光辐照时间为6.83s时,皮肤组织发生热致汽化;当辐照时间为11.20s时,组织发生热致炭化;当辐照时间为25.30s时,组织发生热致燃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
2008, 38(4):379-382.
摘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红外成像GIF引信图像序列处理的改进Otsu图像序列分割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弹道终端导引头红外图像序列的特点,通过压缩参与Otsu阈值运算的灰度范围和合理增大图像平面上的采样间隔,从而大大降低了图像分割算法的运算量,而分割质量基本保持不变,与原Otsu算法相比,改进的Otsu算法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008, 38(4):383-385.
摘要:给出一种基于NOAA卫星图像信息的大气辐射校正方法。选用实测的海陆边界表面大气水汽压eD,并合理选择海陆分界表面物体的发射率ε,利用图像信息对大气的影响进行校正。由于采用同一时刻、同一条件下的自身大气辐射信息,该方法具有时效性。对NOAA卫星图像中海陆边界不同区域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校正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
2008, 38(4):386-388.
摘要:在红外跟踪系统中,由于目标太小,常产生阈值设定太高而漏警,阈值设定太低而虚警的问题。文章描述了以FPGA和DSP为核心的信号处理平台,结合多假设跟踪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阈值选取方法。最后分析了算法在系统中的运行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可靠地检测出小目标。
2008, 38(4):389-391.
摘要:针对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灰度值可能小于背景噪声,此时单门限检测结果会出现去噪不理想或易丢失目标的情况,本文提出空域检测阶段,在自适应门限阈值之后再加入一个简单控制模块的方法,根据门限滤波的结果,分情况将在门限滤波中丢失的可疑目标以及尖锐噪声信号利用它在灰度直方图中为陡峭信号的特点再次检测,最终通过时域检测找到目标轨迹。
2008, 38(4):392-395.
摘要:在利用遗传模糊C-均值对图像像素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概率松弛算法对目标与背景间的疑似像素进行进一步分割和目标提取,很好地解决了目标提取不完整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特性。
2008, 38(4):396-399.
摘要:元胞自动机是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实现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理论工具,其核心是状态转移函数的确定。针对红外图像边缘检测,研究并实现了三种状态转移函数:最大最小值法、阈值法和形态梯度法。和传统边缘检测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边缘检测方法整体上不仅检测效果好,且可实时实现。
2008, 38(4):400-403.
摘要:分析比较了基于二维直方图的两种图像分割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阈值分割输出函数,并进一步改进了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该方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像元点之间的空间相关信息,增强了识别能力,而且大大降低了运算的时间。
2008, 38(4):404-406.
摘要:在复杂区域图像分割中,针对传统Snake模型不能收敛到深凹陷区域等缺点,从内部能量函数和算法实现两方面入手对传统Snake模型进行改进,增加了一项由力作功产生的能量项,并采用Greey算法分两阶段实现。结果表明,改进的Snake模型能迅速地收敛到深凹陷区域和更复杂区域,且减弱了分割结果对初值的依赖性和噪声点对边界的影响。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8511信箱《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邮编:100015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10-84321137 84321138 E-mail:paper@laser-infrared.com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 ® 2025 版权所有